雷火竞技

雷火竞技 > 雷火新闻 > 雷火竞技

雷火竞技平台“大文旅”工作格局助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发布时间:2025-04-07 23:11:40    次浏览

  当前,全社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和旅游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北京文旅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准确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构建首都“大文旅”工作格局,在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中展现首都担当、谱写北京篇章。

  深刻认识和领会习文化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工作定位。习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强调:“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将旅游业定位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要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雷火竞技app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将文化和旅游工作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更大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习文化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刻认识和领会市委市政府对文旅工作的重要要求,明确发展方向。市委市政府将推动首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24年召开北京市旅游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构建大旅游格局,推动首都旅游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5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加强“演艺之都”建设、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国际传播效能建设、积极发展服务性消费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以首都“大文旅”工作格局的构建为支撑,持续擦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将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富集的旅游资源转化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

  深刻认识和把握文旅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紧抓发展机遇。近年来,文旅行业呈现消费个性化、体验品质化、业态多样化、发展全域化、产品数字化、功能多元化、传播社会化“七化”特征。比如,在消费个性化方面,文旅消费更加注重情绪价值,游客关注点从“风景”到“场景”再到“情景”逐步深化,旅游需求由空间感受升级为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旅游方式由静态观赏转向动态参与。再比如,在产品数字化方面,人工智能、全息影像、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广泛应用,为智慧文旅发展提供无限可能。文旅行业发展的种种新趋势,为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资源统筹、政策保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首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首都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和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建设目标,不断强化业态融合、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国际合作,持续健全精品创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全球推广体系,积极构建“大文旅”工作格局。

雷火竞技平台“大文旅”工作格局助力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以大视野谋划“大文旅”,推动首都文旅高质量发展。抓好统筹谋划,将文化和旅游工作有机嵌入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科学编制北京市“十五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入落实《北京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一方案”“六机制”“五清单”落地见效。注重理顺各方关系,发挥好党委政府的推动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消费者的核心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媒体的引导作用。塑造国际品牌,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发挥独特优势,整合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时尚元素,塑造魅力古都、双奥之城的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拟筹办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整合现有多个知名文旅活动,强化业态融合和市区联动,构建品牌矩阵,以多种形式、多元平台开展城市推介活动,加强国际传播。

  以大创作丰富“大文旅”,努力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健全机制,优化创作环境。完善舞台艺术创作选题库、剧本库、精品库三库运行机制,提升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扶持效能。全力冲击第十八届文华奖。出台政策,激发创作活力。研究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激发演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搭建平台,助力作品传播。对标对表《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完成5项主要指标和7项主要任务。指导各区开展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推动演艺集聚区和特色演艺群落发展。整合提升中国戏曲文化周、“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活动的影响力。

  以大情怀做优“大文旅”,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把北京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全市域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筹建北京艺术博物馆。完善智慧文旅平台、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北京智慧旅游地图。推出市属景区统一预约购票平台,为市民游客提供便利化服务。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入落实《关于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文旅系统发展活力。推动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扎实做好试点工作。推动《关于优化文旅场所配套餐饮服务的若干措施(试行)》落地落实,提高服务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每年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和“旅游进社区”活动。遴选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角逐第二十届群星奖。

  以大融合促进“大文旅”,全面提升文旅产业能级。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大文章,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进一步发展“北京微度假”目的地品牌,持续打造“北京网红打卡地”消费品牌,大力推广“骑游北京”品牌。融合全市知识产权(IP)资源,创新开发模式,打造“北京礼物”爆款新品。以中国抗日战争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为基础,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完善文旅产业项目库,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奖励及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对重点旅游产业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优化升级文旅资源交易、旅游融资担保、旅游政策性保险等平台,举办重点文旅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培育多元融合业态。深入挖掘北京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演唱会+旅游”“赛事+旅游”“影视+旅游”“微短剧+旅游”等多元融合业态。挖掘北京工业文化资源,推出小米汽车工厂等新型工业旅游线路。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打造长城人家、运河人家、永定人家特色精品民宿。北京市推动实施《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举办第二届北京国际非遗周。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优化智慧文旅平台,强化数据汇聚和数据赋能。推动落实《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转化应用,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

  以大交流提升“大文旅”,不断增强北京文旅影响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保障好重大国事活动和主场外交活动。在欧美、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举办“你好,北京”文旅推介活动。举办2025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港香山旅游峰会、2025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高标准举办“欢乐春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倒计时等品牌活动。推动入境游加快发展。开展北京入境旅游合作伙伴行动计划,举办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实施“2025年入境旅游奖励与扶持资金项目”。持续优化“Visit Beijing”官方账号运维,继续推出“外国人游北京攻略”系列视频。多措并举打造“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深化区域交流合作。不断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举办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等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环京文旅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扎实推进文旅支援合作,推动京藏号、京和号、京长号等旅游列车开行。联合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重点城市群举办文旅推介活动,积极探索区域文旅合作新模式。

  以大服务保障“大文旅”,大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健全数字政务服务体系。用好市级大型活动统筹调度机制,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来京首演、首展、首发。加强行业监管。建立旅游企业“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管理。加大违法违规旅行社曝光和惩治力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研究制定《北京市促进酒店行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完善咨询服务体系,优化接诉即办工作,及时办理旅游投诉,提升游客满意度。守好安全底线。推进文旅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培训、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督导检查六大职责落实,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文化和旅游环境。

  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央地工作沟通协调机制,争取更多资源、更多政策试点落地北京。完善全市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部门和市区联动。继续用好现有工作机制,发挥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服务保障统筹协调机制作用,优化大型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深化市级层面入境游工作推进机制和联合发布机制。

  深化改革创新。在推出创新政策上下功夫,注重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增量政策举措,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在优化政务服务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科学推进“电子函询+自我声明”非现场监管,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抓好示范引领上下功夫,重视发挥试点引领带动作用,形成破解难题的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推动改革创新成形起势。

  形成发展合力。政府各个部门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市场主体发挥工作优势,扩展在京业务布局,打造新业态、新产品。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接政府资源,积极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媒体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协助做好政策权威发布和宣传解读,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文旅发展成果,提振发展信心。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社会、有力媒体”的工作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理念,对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各类风险保持高度警觉,坚决防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文化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文旅活动的内容审查。聚焦旅游交通、游乐设施、食品卫生、防火防汛等领域风险点,加强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应急处置演练,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首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1]习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4.

  [2]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求是,2024,(8).